【企業視野】啟動新未來─ PHARMANEX 由來
1994 年,美國國會通過《營養補充品健康及教育法》(DSHEA),啟動了 PHARMANEX 的誕生。這個法令界定出了營養補充品與食物添加劑或者藥品的不同,還指明營養補充品和降低醫療支出及預防疾病有正面的關聯,並承認無數的消費者相信營養補充品可增進健康。另外,這個法令讓營養補充品業者從此自主管理,業者只要產品符合 GMP 生產條件和 FDA 的標示用語規範即可上架販賣,但當產品被質疑不安全時,業者就必須向 FDA 提出科學證據加以證實。
以天然中草藥為主的營養補充品
「16 年前,我還在製藥業,在惠氏公司工作。我的一個好友張念慈也在這一行業,他在位於新澤西的默克公司工作。我們倆認識很久了,關係一直很好。有一天,他問我,『你有沒有想過自己開一家公司?』當時我們倆在製藥界都工作差不多 15 年了。我就問他,『你怎麼想問這個?』,他說,『我不知道你怎麼想的,但每次我研發新藥時,總是希望用天然的原料,因為天然原料最後產生的效果總是最好的。但我老闆一直告訴我,我不該這麼做,因為天然原料沒法批量生產。』」
NU SKIN 科研執行長兼執行副總裁曾潤海博士回憶說,有趣的是,當時他在惠氏的老闆也是這麼跟他說,好像整個製藥業都是這麼認為的。「為什麼我們的老闆要求我們不要採用天然原料呢?因為不能量產,所以賺不了錢。沒錯吧?這就是他們對天然原料不感興趣的原因。」
「好吧,他們不感興趣,那我們自己開公司行嗎?用天然原料來生產產品!」「這個想法好極了,我們為什麼不自己開公司呢?」
就 這 樣,PHARMANEX 誕 生 了, 兩人成立了公司,把公司命名為PHARMANEX。
它的含義是「製藥級營養補充品的新時代」,由製藥(pharma)和下一代(next)的縮寫結合而成。然後,他們開始要為公司募集資金,因為沒有資金,就無法研發產品,也不能招聘更多的科學家。
兩人寫好計畫書,還找到被《倫敦泰晤士報》(London Times) 評選為千年來最具影響力的 30 位人士之一、口服避孕藥發明人翟若適(Carl Djerassi) 博士加入創業行列,開始募集資金。
他們把計畫書拿給不同的投資人看。這些投資人都是資本家,但憑著這份計畫書,他們募集到了 4,800 萬美元。「我當時覺得真是不得了。但讓我更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願意投資我們的人都是成功人士。舉三個例子,波士頓的富達投資、凱悅的擁有人普利茨克家族,以及 J.H. Whitney & Co ,他們在當時都投資了我們。」
3 大堅持與 6S 品質措施的創立理念
天然草本植物的療效之所以一直無法成為主流,原因就在於沒有經過科學的驗證,大部分還停留在民間偏方與誇大的口耳渲染階段,因此人們總還是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再者草本植物取之於自然,變動因素太多,從生長環境的土壤、氣候、水源、採收方法、儲存環境到製造流程,只要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影響到功效。
因此 PHARMANEX架構了一個 3 大堅持和 6S 品質措施的專利制程,因為不論食品或者藥物,安全、有效是說服消費者的基本條件。這3大堅持是:安全、有效果以及品質劃一;6S 則 是: 選題(SELECTION)、 來 源(SOURCING)、 結 構(STRUCTURE)、標 準 化(STANDARDIZATION)、 安 全 性(SAFETY), 以 及 實 證(SUBSTANTIATION)等 6 個步驟制度化。
如此,才盡可能保證讓每一位消費者,食用的每一顆營養補充品,配方比例、劑量都是相同的,真正達到保健的目的。
NU SKIN 併購PHARMANEX
1995 年,PHARMANEX一成立便推出了綠茶、靈芝、紅麴等幾項產品,而原本美國人所不熟識的紅麴膠囊,在一年內,就因為極具功效,登上全美年度營養補充品的暢銷前 20 名。也因此招來默克藥廠的關注,他們認為紅麴膠囊具備的降膽固醇功效,應該被列入藥品管制,而非營養補充品。
由於大藥廠的抗議,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FDA)開始對紅麴清醇膠囊展開一連串的調查,也讓正在起步的PHARMANEX 陷入官司纏訟,在當時紅麴清醇膠囊在品質、安全性,以及副作用等議題上,雖然都一一安全過關,但 FDA 卻認為其作用和機制,應該當作藥品銷售。
這一場小蝦米(PHARMANEX)對大鯨魚(FDA)的戲碼,1999 年 2月美國聯邦法院第一次判決 PHARMANEX 獲勝,竟然使 PHARMANEX和產品知名度大開,當時一項針對美國成年人所做的調查顯示,高達60% 的受訪者聽過紅麴清醇膠囊這個名字。即使如此,在大藥廠施壓下,PHARMANEX 仍兩度打贏官司。
整個紅麴清醇膠囊的事件卻讓 PHARMANEX 愈挫愈勇,在知名度和業績雙雙仰角上升下,吸引不少食品營養業者和藥廠登門尋求合作,最後美國如新集團(NU SKIN)以 1.25 億美元併購 PHARMANEX。
讓產品的理念延續下去
PHARMANEX當時選擇進入直銷通路,與 NU SKIN 集團合併,市場一片震驚,但主要經營團隊卻認為PHARMANEX 產品強調的中草藥與生產規格品質保證,擺在一般銷售通路架上,無法突出於其他包裝精美、價格便宜的產品,還可能因為陳列期限要求,導致產品發酵期縮短,這都不是他們當初創立 PHARMANEX 公司的原意。
堅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這樁合併案,以事實證明了當初PHARMANEX經營團隊獨到的眼光與正確的選擇。營養補充品這類必須經過深入解說產品特性及用法的產品類型,PHARMANEX的中草藥保健品是很適合透過直銷模式打進市場,合併後的1,999年1月,在當時的總裁羅百禮要求下,PHARMANEX撤回之前已有的38,000間零售通路,回歸到 NU SKIN 的直銷通路銷售。
此舉引起了不少人的質疑,認為為何不在既有的零售通路基礎上,兼營直銷通路,如此效果更能加乘才對,但在 NU SKIN 堅守單一直銷通路經營策略下,首月就交出亮麗成績單,當月單單一個月產品銷售額便超過了之前 12 個月共38,000間零售通路銷量的總和;2004年,營業額達到近 7 億美元,成為 NU SKIN 最搶手的產品之一。而自 1998 年起,PHARMANEX產品更連續多年登上有醫師聖經之稱的美國「醫師桌上手冊」(PDR)。
靈芝膠囊亦獲得中國大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保健食品批文 ( 國食健字 G20050452),肯定其具有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功效。
腳踏實地發展科研的 PHARMANEX
NU SKIN 當初併購PHARMANEX 的考慮,除了著眼於其優異的營養補充品外,更重要的原因是PHARMANEX擁有實力堅強的研發團隊,對於擴展營養補充品市場與未來抗衰老市場,將如虎添翼。
合併至今超過 15 年,目前 NU SKIN 在全球擁有許多專職科研人員,兩座世界級的抗衰老科研中心、於中國大陸湖州設置538,000平方米的生產線,上海則有65,000平方米的生物光子掃描儀生產基地,更於美國鹽湖城普羅沃 (Provo) 總部斥資 9,000 萬美元設立全球創新中心。
曾參與 PHARMANEX 合併案過程的 NU SKIN 歐美與南太平洋地區市場部副總裁鄧希凱(Greg Darlington),曾提起當初合併過程中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一次開會時,鄧希凱要求PHARMANEX的代表們提供蟲草精沛膠囊的科研成份內容,當時PHARMANEX的代表曾潤海博士(Dr. Joe Chang)於是離開 10 分鐘左右,然後他帶著人推著三輛堆著滿滿相關研究報告的推車回來了,當場嚇傻了 NU SKIN 的代表們。
這段往事,讓現任 NU SKIN 首席科研執行長曾潤海博士笑著說:「對我來說,這是很棒的回憶。我清楚地記得他們非常確定地說希望我們展示我們的科研資料,我想其實我們的事業經營夥伴也是這樣希望的。因為要發展科研水準,你就必須腳踏實地的去做研究。如果你沒有在做研究,你就不能說你的科研水準在發展。」
邁向基因抗老新領域
NU SKIN 對於科研發展的支持一向不遺餘力。2011 年,收購美國生命基因科技中心(LifeGen Technologies),除了要在抗衰老領域生產更優質的產品,更因此獲得了該公司關於衰老基因的研究成果;2012 年再收購 NOX Technologies 生物科技和生物診斷公司,讓NU SKIN 在抗衰老個人保養品和營養補充品的研發能力更上一層樓!
對此,NU SKIN 首席科研執行長曾潤海博士自豪的說:「我們的科研實力真的非比尋常。我相信我們也是業內的領先者,在這一行業中,我認為沒有任何公司的研發實力可以與我們相媲美。我們的產品從研發到製造,都秉持著高標準,當你談起這些產品時,它們永遠不會令你蒙羞。我們之所以要進行大量的科學實驗、之所以投身於一家以科研為本的企業,就是為了有能力做出承諾 - 我們的產品是獨特的,我們從未停止創新,我們的所有宣傳都是有科學和事實依據的,我們的產品是注重有效性、安全性,我們致力於確保產品被使用時,使用者能感到自己身體狀況得到改善。」
從創新及經科學試驗的優質產品,在 NU SKIN 全力支持下,PHARMANEX 一直遙遙領先業界,成功展現 NU SKIN 策略性的品牌定位─優異.你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