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視野】《30》雜誌:NU SKIN 5管原料調出個人保養品

每個人的膚質狀況不同,保養品為什麼要one size for all?  NU SKIN集團推出保養裝備AgeLOC Me,給消費者5管自選成分,讓你自己調配最適合個人膚質的保養品。

《30》雜誌 2016年6月號 第142期 │ 2016-5-31

0_30-ea-142-098.jpeg

如果你是有在使用保養品的人,桌子上八成是擺滿了瓶瓶罐罐吧?

例如你的膚質是混合肌,T字部位油但兩頰偏乾,冬天容易乾燥脫皮,夏天容易泛紅。你早上出門前,可能必須先用化妝水打底,然後上保濕精華液,再上日霜鎖住滋養成分,最後上防曬;晚上睡前,則是先用杏仁酸做代謝,然後上調理水,再用玻尿酸深度保濕,最後用晚霜鎖水。

光算算上述保養步驟,至少需要9種以上不同保養品搭配,才能解決每一項肌膚問題,畢竟每款產品主打的成分和功效不同,想要全面美麗,保養品也就只好愈買愈多。

這是因為傳統的保養品設計思維,都是「一支產品,一款配方,一個主打功效」,廠商頂多針對油性或乾性肌膚,推出「滋潤款」和「清爽款」。產品既然不是為自己量身訂做,那在選購時,也只好針對自身每一項肌膚問題,挑選對應的產品來自行組合搭配。

更多時候,是在「需要的功能」與「不愛的質感」中無奈拉扯,例如明明覺得這款商品美白很強,可惜香味太人工,只能遺憾捨棄;或是保濕效果雖然很好,但質地實在太滋潤,用了反而大爆痘,用也不是,丟也不是,最後放到過期。

「每個人的肌膚狀況都不同,為什麼保養品卻老是只能one size for all?」NU SKIN集團全球個人保養品研究及開發副總裁關凱凌(Helen Knaggs)反問,這也是為何去年NU SKIN會推出全新的保養裝備AgeLOC Me,將保養品從包裝好的成品,改為「機台+自選原料」的組合,就是為了讓「完全一對一的個人化保養品」能夠成真。

15747706_1397423236956996_8178091598702478253_n 拷貝.jpeg

1瓶變成5管,創造2000種自選組合

AgeLOC Me其實是一台機器,裡面包含5管原料(智芯),分別是基礎的日霜與晚霜,以及3管分別針對「肌膚緊實」、「細胞代謝」、「色素沉澱」的精華液,而這5管智芯,消費者都可以自行選擇想要的功能和成分。

然而消費者怎麼挑選出並拿到適合自己的保養成分組合?NU SKIN針對AgeLOC Me推出一款App,消費者在登入後,會先經過20道問題的肌膚測評,包括年齡、性別、種族、所在城市、肌膚接觸環境汙染程度(例如在中國,霧霾就是嚴重的空氣汙染源)、日曬程度(每日平均在戶外的時間)、肌膚類型(乾性、中性、油性、混合性)、肌膚敏感程度、是否會對果酸過敏、色斑程度、臉頰各部位皺紋多寡、毛孔是否粗大、緊致度、光澤度、是否需要香味、乳霜滋潤程度、需不需要防曬等等。

關凱凌說,透過這20個問題,可以找出一個人的生理背景、所處環境、肌膚現況,進而評估一個人所需的保養需求,而NU SKIN又該提供哪些對應的成分組合給對方,進而幫對方搭配出完全適合當下膚況需求的保養品。

當完成這20個問題後,App會產出一組專屬序號,之後NU SKIN就會寄送搭配的5管智芯給予消費者,而且剛好是每天早晚一次、使用一個月的分量。關凱凌說,如果因為天候改變、出國旅行、膚況改變,或想要調整香味或質地,都可以在下個月重做一次肌膚測評,挑選新的成分組合。「所以不必擔心需求改變,更不用擔心買了才發現產品不適合自己,因為下個月,你又可以依照需求,重新組合新的配方。」

「我們的目標,就是希望能讓產品盡可能多樣化,才能符合消費者個人化的需求,」關凱凌說,傳統的保養品思維,是以「一瓶/一罐」為單位提供已經搭配好的內容,消費者沒得選擇。但如今,將產品回推到原料階段,這時,光是不同的質地、香味、成分,就可以創造出高達2000多種組合配方,「當中,總有一款保養品是為你量身訂做」。

14184560_10154096300999081_260699627854879769_n 拷貝.jpg

大數據分析肌膚研究數據,群組最重要保養需求

或許你會懷疑,每個人肌膚問題不同,狀況可能有千萬種,怎麼有辦法透過5管智芯就全部打平?關凱凌說,肌膚問題有千萬種,但其實還是可以歸納出消費者最關心的幾大類型,對應到肌膚生理機能表現上,最後光是「肌膚緊實」、「細胞代謝」、「色素沉澱」3類型,就已經囊括幾乎所有肌膚問題。

例如不管是魚尾紋、前額紋、法令紋各種皺紋,或是臉頰肌膚鬆弛,這些都和緊實度有關;而不管是想要美白,或是希望膚色均勻,還是淡化斑點,都和色素沉澱相關;而皮膚的光滑度、光澤度、毛孔粗大,則和細胞代謝有關。「所以看起來只有3種,但背後卻是囊括數百種研究工作,」關凱凌說。

而如何針對不同肌膚問題找到有效成分,則有賴於大數據的應用。關凱凌解釋,在這次的新產品研發中,第一個運用大數據是NU SKIN累積30年的基因資料庫。透過生物學研究上常用的基因晶片,先找出基因老化的過程是如何演進,而又會帶來哪些肌膚老化的現象出現,進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有哪些成分,可以延緩或阻止這些表象的出現;而這些成分該怎麼組合、濃度又該怎麼調整,才能有最滿意的表現,「正因為擁有龐大的資料庫,才可以讓科學家做好完整比對,確認哪些成分更針對、更單一、更有效。」

此外,第二個大數據,是AgeLOC Me研發時,曾在美國與大中華區,各進行超過4000人的前測,收集不同種族、年齡、肌膚狀況的人,有哪些不同的需求;而在同樣的保養品成分下,又會有哪些不同的表現。

有了這些使用者體驗數據,才有辦法將原本數百個問題,逐漸歸納到最後App上的20個問題,就能基本掌握一個人完整的肌膚狀況,正確挑選出滿足個人皮膚狀況需求的保養品。一來確保App的使用不會過於繁瑣,讓人生厭;二來也不會太過簡略,導致沒辦法做出最適合的個人化對應,降低保養品的有效性。

「大數據去收集,大家都有這能力,但關鍵是怎麼做有意義有效的分析,分析出來,又可以用在哪裡,才會變成有意義的工具,」關凱凌強調。

16754038_1218921524822927_217703505_n.jpeg

新的產品思維,對應新的行銷溝通模式

然而這種新的保養品思維,怎麼讓消費者理解?而且AgeLOC Me預售價格為新台幣2萬元,如此高價位,是否也會讓消費者卻步?

關凱凌說,的確,理解「個人化保養品」這件事,是需要被教育的,而消費者當下選購保養品的困擾,正是這個產品誕生的理由,也是讓消費者理解最好的切入點。

「現今消費者在選購保養品時,最大困擾不是找不到產品反而是『選擇太多』,」關凱凌笑說,市面產品千百種,每季還有不同的新成分、新功效、新品牌上市,反而困惑了所有人。於是要買一樣產品,必須花很多時間去做功課,看網路評價、聽親友推薦,來確定產品到底適不適合自己。「然而那些建議,也都是別人的經驗,不是你的,別人的蜜糖,可能卻是你的毒藥。」

這時,透過App分析,把選擇交給專業系統幫忙分析與搭配,讓挑選不再只是憑感覺,消費者就不用浪費時間在選擇保養品,甚至買錯。

「至於價格,其實市面上高價位的保養品牌也不少,尤其是特殊功效性產品,價位其實都是很高的,」關凱凌解釋,保養品的定價,來自於它的效果,「效果性決定市場接受度」。

而相對於目前市場上的高價特殊功能性產品,都是單一配方,但AgeLOC Me由於是個人化產品,等於用同樣價位,消費者可以任選2000種配方,不管是在20歲、40歲還是70歲,今天住在台灣,明天搬到歐洲,當皮膚狀況和需求不一樣時,就能拿到不一樣的產品內容,不會發生原本產品不再適合的問題。

最後,關凱凌笑說,其實算算每個人家中滿桌的保養品,尤其那些買了覺得不適合最後放到過期、或只用一半的,總價絕對不低,累積一堆單價低卻不適合的,還不如一個單價雖稍高,卻可以長久使用的,才是真正的物超所值,「這就是個人化保養品的意義,不只是選擇性的多樣化,更讓你花的每一分錢,都能帶來真正的效用。」

13876510_10154026142254081_3369944542505755539_n 拷貝.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P2幸福創業平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